|   准则层Ai  |       指标层Bi  |       指标说明  |    
|   人口A1  |       人口密度B1  |       聚集程度人口密度的增加一方面使土地利用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也给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污染 [17] 。  |    
|   国外人口迁移数量B2  |       
  |    |
|   城市化率B3  |       城市化率 = 城市人口/总人口。城市化在提高社会总产出价值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8] 。  |    |
|   就业人数(登记在案) B4  |       由于就业率数据的缺失,本评价体系采用登记在案的就业人数表征各省域的就业状况。  |    |
|   社会福祉A2  |       婴儿活产率B5  |       婴儿活产率反映了医疗条件的优劣。  |    
|   学校数量B6  |       基础设施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居民福利,对消除贫困有积极影响 [19] ,对城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正的溢出效应 [20] ,有利于缩小地域差距。此外,受教育程度和居民的健康水平也与其密切相关 [21] 。  |    |
|   体育馆数量B7  |    ||
|   医院床位数量B8  |    ||
|   视频服务数量B9  |    ||
|   高速公路长度B10  |    ||
|   经济发展现状A3  |       夜间灯光指数B11  |       夜间灯光反映了人类经济活动 [22] 。后发国家的统计系统通常较为薄弱,GDP数据缺失,可用夜间灯光数据为其估算或修正提供依据 [23] 。夜间灯光亮度与GDP显著正相关 [24] 。  |    
|   CPI增长率B12  |       由加速性质的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的变化取决于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差异。当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增加,导致物价水平上涨 [25] 。  |    |
|   城市面积B13  |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际竞争力,也对土地利用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城市面积扩张 [26] 。  |    |
|   外企投资B14  |       
  |    |
|   自然禀赋A4  |       矿产资源B15  |       自步入工业4.0时代以来,关键矿产重要性愈发显著 [27] 。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作用重大,影响深远。  |    
|   植被覆盖率B16  |       植被覆盖度是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 [28] 。通过自然断点法对植被覆盖率和人口密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与人口密度正相关。植被覆盖率可作为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指标。  |    |
|   耕地面积B17  |       
  |    |
|   平均坡度B18  |       
  |    |
|   平均海拔B19  |       地形起伏度对区域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城镇建设、企业选址、农业生产等有重要影响 [29] ,坡度和海拔是描述地形的两个重要因素。运用自然断点法对人口密度及海拔高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海拔高度范围为271~633 m。  |    |
|   社会稳定A5  |       犯罪案件数量B20  |       社会学家对犯罪的解释集中于边缘社会状况和潜在罪犯的属性及社会融合的程度 [30] 。  |    
|   警务人员数量B21  |       
  |    |
|   法官数量B22  |       
  |    |
|   律政人员数量B23  |       
  |    |
|   政治冲突数量B24  |       类似缅甸的后发国家面临着的政治内部冲突 [31]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