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 章节 | 课标要求 | 可利用红色资源 |
必修第一册 | 第四章地貌 |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 带领学生走进位于四明山区的革命地质公园,探究景区内四窗岩,山顶湖以及夷平面等地貌形成原因,再让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各种地貌形成原因及形态,加强学生地理的综合思维。 |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著名的古树群所在地茅镬村,树龄400年以上的古树有90多株,通过观察古树群以及探究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加强学生对植被的认知。 | |
必修第二册 | 第一章人口 |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 以四明山区章水镇为例,带领学生对村镇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数据对镇内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特点进行分析,了解镇内人口状况和资源环境状况。 |
第二章乡村与城镇 |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上的意义。 | 四明山区章水镇自2016年开始优化调整全镇整体规划,将原有“镇区 + 杖锡片区”两头重的“挑担子”格局逐步向“杖锡李家坑片区+杜岙赤水大皎片区+镇核心片区”的发展格局转变,力争尽快形成四明山心休闲民宿区、生态山水特色观光区和宜居城镇核心区等功能区块。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利用数据对章水镇内部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探讨章水镇空间分布可借鉴性。 | |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 可以让学生联系宁波特有的“宁波帮”文化区探讨四明山区当地的人文景观特点。例如区内的许岩路、许岩大桥。 | ||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 |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 在四明山区除了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景区旅游业外,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章水镇的浙贝、雪菜、古法无患子手工皂等都享有盛名,学生可对当地农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 | |
|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 针对四明山区内红色景区进行环境问题探究,分析其面临的环境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
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 通过对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的垂直自然带变化规律的探究,组织学生了解四明山的自然环境状况及形成过程,从而加强学生自然环境整体差异性的认知。 |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 区域与区域发展 | 结合案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 让学生自主选择四明山内两个不同红色景区,对两个地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两地发展的异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以及区域认知素养。 |